廖化听闻后,急得都给刘封和孟达磕头。可孟达却说:“我今即往,一杯之水,安能救一车薪之火乎?将军速回,静候蜀兵至可也。”廖化眼见无法求得援兵,气得大骂而去,赶往了成都。
显然,《三国演义》的答案是,刘封不救关羽,致使关羽被杀,孟达是主谋!可问题是,孟达为何会这样恨关羽?一点道理都没有!
须知,关羽一直在荆州,孟达却是在西川投降刘备的,两人几乎没啥交集,哪来的爱恨情仇?所以《三国演义》的理由是莫名其妙。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?只能从三国正史中去探寻了。
二、看穿了刘备
皆知刘备进川,虽损失了庞统,却得到了法正,弥补了这损失。且从作用来看,法正丝毫不亚于庞统。正是法正在定军山筹谋,助力黄忠斩了夏侯渊,是刘备败曹操,夺汉中的第一功臣。
但可知法正和孟达,不但是扶风同乡,而且还是一对好哥们,堪称扶风双雄吗?最初两人一起投奔刘璋。在刘备进川后,刘璋命他俩带着四千人马,去迎接刘备。随后被刘备收服,法正被留在身边,孟达则带着这四千人马,去了江陵!
从此法正和孟达,便画出来两条对比强烈的曲线。法正飞速上扬,成了刘备离不开的“主谋”,第一红人,诸葛亮在此刻都要靠边,最后官居尚书令。
孟达却波澜不惊,甚至下挫,反被刘封,一屁股坐在了头上,夺了他的仪仗队,孟达都不敢吭声。
也许看到这,有人会大呼一声:莫非是孟达眼红、嫉妒法正?认为刘备不能公正对待自己,这才铆足劲坑关羽,报私仇?
必然会!因为这是人性决定的。但最主要的原因,却跟法正关系不大,而是对刘备的失望!因为在孟达进攻上庸时,刘备做出了一个让孟达无法承认的决定。
《三国志》载:(孟)达,将进攻上庸,先主阴恐达难独任,乃遣(刘)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,与达会上庸。
也就是说,孟达好容易得到机会,要大展拳脚时,刘备却认为孟达不行,所以派来义子刘封,一屁股坐在孟达的头上,使得孟达连当一把手的机会都没捞上。
且刘封刚猛,又是刘备的义子,换句话说就是,面对刘封,孟达连当面翻白眼的机会都没有,只能背地里“画个圈圈诅咒”。这种情况下,你如何让孟达不产生想法?一腔怒火只能指向刘备。
我算看透你大耳朵了,提拔法正我认了,别管怎样,那是我好哥们,他好,我也能跟着沾光。可你把义子放到我脑袋上,是几个意思啊?如此不信任和鄙视我,我何必还要给你卖命!
恰好,关羽让刘封出兵的信来后,孟达自然拒绝,用“山郡初附,未可动摇”的理由搪塞,怂恿刘封不出兵。对这个理由,估计孟达都觉得可笑,因为上庸等东三郡的作用,诸葛亮曾说过,是“跨有荆益”。既,是连接荆州和宜州的通道。
倘若荆州丢了,上庸等东三郡还有作用吗?所以,孟达的这个理由,最多属于一种肤浅的建议,毕竟最后拍板是刘封!可哪料刘封却也这么认为。
这就只能说明两点,其一:刘封也藏着小九九。其二:刘封无能,不堪大任。无论哪一种,若真追究起责任来,刘备都首当其冲,是他“阴恐(孟)达难独任”的。所以,如今所有疑问就都集中在了,刘备为何这么鄙视孟达?这就引出了诸葛亮!
三、害怕诸葛亮报复
刘备之所以,突然派刘封来当孟达的上级,是发生在孟达率军攻破房陵后。
据《三国志》载,孟达攻克房陵后,杀了房陵太守蒯祺。而这位蒯祺,却正是诸葛亮的亲姐夫!
诸葛亮有两个姐姐,一个嫁给了庞山民,也就是庞统的堂兄,庞德公的儿子。另一位姐姐就嫁给了蒯祺。
而且无论庞家,还是蒯家,都是荆州地区的豪强门阀,跟蔡夫人所属的蔡家,也就是刘表的老婆娘家,同属于荆州七大豪门。
刘备集团在得到西川前,是由两大部分组成,一部分属于元老势力,刘备为代表,还有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简雍等,另一部分则是荆州势力,以诸葛亮为代表。
如今,孟达杀了诸葛亮的姐夫,算是得罪苦了诸葛亮。就算诸葛亮不吭声,刘备敢不关注吗?故而这才派来了刘封。
对此,孟达也心知肚明,必然担心诸葛亮日后报复!如今刘备又这么鄙视自己。看来在刘备手下,绝无好果子吃了,故而这才怂恿刘封不救关羽,哪料刘封真就这么做了。
最后要说的是,刘备后来似乎明白了孟达的心思,也有过反思。在孟达投降曹魏后,有人劝谏刘备杀孟达家人,却遭刘备拒绝。所以这事说来说去,关键点还在刘封身上。还是那句话,他才是老大,拥有最后的决定权!
故而排除孟达后,从刘封身上,也能看出蜀汉内部矛盾该有多深了,只不过之前一直被掩盖。但在刘备当了汉中王后,由于未能疏通和平衡,反而激化爆发,如关羽对黄忠的不满等。
还有再看刘封、关羽和麋芳,这些可都是刘备最亲的人,孟达再牛,如何能起那么大作用?所以孟达无非是幌子罢了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