箕子朝鲜

箕子朝鲜

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,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。 (2019年9月10日)

“朝鲜”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《山海经》〈海内经〉:“东海之内,北海之隅,有国名朝鲜”。根据《尚书大传·卷二》记载:“武王释箕子之囚,箕子不忍周之释,走之朝鲜。武王闻之,因以朝鲜封之箕子。”《尚书大传》还记载:“西方者何也?鲜方也。”

周武王灭商之后,把被纣王囚禁的大臣箕子(又名胥餘,子姓[9])从监狱中释放。箕子不愿臣服于周朝,率商朝遗民出走东方的“朝鲜”。周武王听说之后,便以“朝鲜”之地封之,成为朝鲜侯。

在之后的《史记》、《漢書》中也記載了箕子出走朝鲜的事件。箕子教朝鮮人民礼儀、耕织农耕及养蚕,还带入了大量青铜器。受商朝文化的教化下,還定下“相杀以当时偿杀;相伤以穀偿;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,女子为婢,欲自赎者,人五十万。”的法律条文(出自《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》),大大地改善了朝鮮人民的生活。

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有“犯禁八条”的三条:

“相杀,以当时偿杀”。

“相伤,以穀偿”。

“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,女子为婢,欲自赎者,人五十万。”。

中国史料中还记载着朝鲜后来称王,被燕国将领秦开侵略而丧失了两千多里土地,从此一蹶不振的事件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东夷传》注引《魏略》中记载:“昔箕子之后朝鲜侯,自称为王,后子孙稍骄虐,燕乃遣将秦开,攻其西方,取地两千余里,至满番汗为界,朝鲜遂弱”。

《史记·朝鲜列传》以及《后汉书》记载了箕子朝鲜被衛滿朝鮮篡夺的历史事件:西漢初年,燕王盧綰背叛漢朝,逃往匈奴。其臣衛滿亦一同出走,並帶同千餘人進入朝鮮。朝鮮王箕準信任衛滿,让他守卫西部边疆。但卫满却发兵篡位,占据了箕子朝鲜都城王險城,箕準率領殘部数千人泛海逃往马韩,破之,自立为韩王。

《史记》卷一百一十五《朝鲜列传》第五十五“集解”引张晏云:“朝鲜有湿水、洌水、汕水,三水合为洌水,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。”索隐云:“朝音潮,直骄反,鲜音仙。以有汕水,故名也。汕一音讪。”中国古籍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曰:“东海之内,北海之隅,有国名朝鲜”。

相关推荐